摘要:本文作者阐述了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美学的概念,对湿地公园的绿化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上世纪末,随着我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在全球对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视的大环境下,国内的研究者才开始关注于湿地,强调城市与湿地的和谐发展,强调湿地是城市生态结构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2005年,建设部出台《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同年5月,《中国城市湿地公园保护纲要》也诞生,这是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的里程碑。当今,随着景观专业的发展,本领域的理论研究基本已经到达国际同步水平,国家已将城市湿地建设列为城市生态基础建设的十大战略之一。现阶段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以“恢复、保护”为重点、寻求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开发和利用程度逐渐提高。国内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如成都活水公园、上海后滩湿地公园等。
但是,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过快的扩张,大量城市湿地被侵占、破坏、盲目开发、利用和改造,生态环境功能丧失和退化等。湿地景观设计发展时间短、设计理论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如何最大程度的维持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让城市建设与湿地和谐共生共建,尽可能地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活动的破坏,让城市湿地成为城市生态安全的可靠卫士,作为设计者的我们,任重而道远。
1 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美学概念
1.1 景观生态学
本文所阐述的生态,并非仅是生态学,而是现代景观学与现代生态学结合的新兴学科――景观生态学,景观在自然等级系统中一般认为是属于比生态系统高一级的层次。
1.2 景观美学
景观美学隶属于环境美学范畴。研究自然美的保护和加工、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范围涉及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
2 湿地公园的水体设计
2.1 水对湿地公园的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同样也是园林艺术的“生命之源”,湿地公园作为自然生态保护区,同样离不开水景。然而,对于湿地公园这样的浩瀚188金宝博平台来说,如何尽可能保护珍贵的水资源,保证打造出优美的公园景观,取决于巧妙的设计和园区的优质管理。中国人“流水不腐”的古老智慧以及现代建造技术对湿地水体景观的建设成果,为邛海湿地公园打造出了理想的设计方案。
2.2 水体分析之驳岸设计
驳岸有利于缓解内涝、补枯、调节水位、水体的自净等生态作用。湿地驳岸形式一般可分为:混凝土驳岸、石砌岸、水泥砖砌岸、自然式土岸、网箱式驳岸等。其中自然式土岸是一种对原有湿地驳岸改动最小的一种驳岸形式,只是在原有驳岸的基础上,按照景观设计的要求,对驳岸的空间形态、植物景观加以改造,使其在保持原有生态功能的前提下,满足游人观赏游玩的要求。在邛海湿地公园中,运用最多的就是自然式土岸,堆石法、浚潭法、枯木法、植栽法等等,但堆石法在这里体现得最充分。
3 湿地公园的绿化设计
3.1 从美学角度分析
3.1.1 体现湿地植物的群体美。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应突出植物的群体美,强调远观,要成带状或是片状栽植,有一定的规模,才能突出湿地的特色。尤其对于河港纵深景观的营造,要以整体为主,突出整体美,然后再细致到局部。在邛海湿地公园的设计中,也很好的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在芦苇荡这一片,以中间的芦苇为远景,前边的水草,睡莲等浮生植物为近景,一方面构成视线上的通畅,另一方面芦苇的片植起到了阻隔空间的作用。在芦苇中间架上木栈道,行走在其中,拥有了一种意境之美,同时也是因为大片的芦苇给人一种茂密,隐蔽的心理感受。
3.1.2 注意水面的留白。在适当的位置留出水面,不栽种植物,一方面不会让水面因为全面被植物覆盖而产生富营养化的现象,另一方面就如同一幅山水画里面一样需要留白来增加想象力。在留白的同时,还应注意植物与水的交界线,对留白部分的造型。
3.1.3 营造优美的天际线。在邛海湿地公园,有远处的庐山,中间的邛海,近处的溪水和树木花草,这些处于不同空间层次的景观元素,营造出了丰富的景观层次感。同时,相对区域内植物种类并不是很多,仰望或是平视都能看到这些简单植物所营造出的天际线,天际线的优美,可展现更加宜人的景色。
3.1.4 粗犷美与精细美的结合。城市湿地公园的主要植物景观特色是生态、自然而富有野趣。西昌湿地公园在注意保留生态、自然富有野趣的植物景观之外,还在园路、休息点、商业点、游客集散等地方栽培了相对精致的植物景观。这样既没有削弱湿地的生态、自然,又通过精致与粗犷的对立统一,突出了湿地公园的生态美,游客不会因为景色单调而感到视觉疲劳。
3.1.5 虚与实的结合。画要讲究虚实,湿地公园也就像一幅画,同样讲究虚实关系,通过岸上的树,水中的倒影相互映照,通过天气季节的变化,雨雪风霜和环境构造成虚虚实实的场景。
3.2 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
3.2.1 尽量从湿地的狭义定义出发:生态学中,湿地的水文地理环境、水成土壤以及喜湿生物是构成湿地的三大基本特征,而在邛海湿地公园中,并不是将湿地公园改建成水景公园,它是建立在对原有地区的水文、地理、土壤、动植物资源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营造了一个适合湿地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
3.2.2 从植物群落的生态结构出发:不能仅以某一植物为主题来规划设计,不管在任何一个片区,都应站在一个景观群体的角度来分析处理问题。合理安排高矮灌木、草地等,就能构成一个合理的生态配置。
3.2.3 考虑与生态环境和周边景色的相容性:每一个区域都应保留部分原有景观,结合改造,才不会有景色之间格格不入的感觉,同时还应考虑植物的不同生长期构成的景观效果的自然性。
3.2.4 营造多样的湿地环境:在邛海湿地公园,创造了多样的生境,包括多样的池塘,人造沙滩,小广场,栈道还有港湾等等。
4 湿地公园的景观小品设计
公园中大部分动物雕塑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动物雕塑也是其中运用的一种,注重了动物形态刻画,并对塑像加彩,塑绘结合,互相补充,使得作品具有和绘画一样的美感和欣赏价值。或者直接用自然景观石做雕塑,免去了人工加工和过度开采,具有一种天地人神的自然情怀,石头承载着沧海桑田,用这种景观石做一种景区的名字,或是象征一个标志,都有它独到的乐趣。道路是公园的交通系统,每一个地方如何铺装也是有一定的考究,而在邛海湿地公园中,道路的铺装十分多样。大片草地,让人亲近自然;石子路,让人脚底按摩;青石板,间隔放置,有草有花,生态也清爽。
5 结束语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作用。它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城市良好的生态条件,创造舒适优美的园林环境,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因此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除考虑满足教育功能以及生态保护方面的需求,还要特别关注对于景观美学的追求。景观美学主要通过自然景观资源整合以及人工设施如建筑、园林小品设施形态与构造与周围自然景观相结合所形成的景观艺术效果来体现。坚持园林绿化量质并举的方针,以乔、灌、藤、花、草相结合,构成多品种、多层次植物的绿地,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浩.城市湿地公园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 吴中杰.生态美学与美学生态[J].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1,(05).
[3] 但新球.湿地公园建设理论与实践[D].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4] 张玉均.刘国强.湿地公园规划方法与案例分析[M].中国建筑工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