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渭县在培育新型区域产业发展中,中药材为六大富民特色产业之一,助推了农村脱贫攻坚进程及经济的增长。黄芪是我县种植中药材中适宜的主要品种,近年来,种植面积约1 000 hm2,种植效益高。为充分利用当地区域优势,改进黄芪栽培技术,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总产量,现总结我县编写黄芪抗旱高产栽培技术,以便指导田间种植,增加农民的种植收入。 

  关键词 黄芪;抗旱;高产;栽培;通渭县 

  1 生长习性 

  黄芪为理疗中常用的中药材,是豆科食药两用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在我县的榜罗、什川、鸡川、陇山、寺子等乡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指导下,引进种苗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黄芪喜生长于山区或半山区向阳温暖的山台梯田或坡地上,栽植具有怕水涝和耐旱性较强的生长习性,黄芪一年和两年生幼苗的根对水分和养分吸收功能较强,随着黄芪生长发育进程,吸收功能慢慢地减弱,如土壌水分过多易发生烂根、烂秧。 

  2 播前准备 

  2.1 选地施肥 

  黄芪为深根性植物,选择海拔高度在1500-1900m,耕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背风向阳且耕层疏松的黄绵或沙壤土,选地后进行整地,以前茬收后秋季及时整地为好,一般深耕30-35cm,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并防治地下害虫,施优质农家肥22500-30000kg∕hm2,施尿素450kg∕hm2,施过磷酸钙600kg∕hm2,施50%辛硫磷7.5kg∕hm2,适量兑土拌成毒土撒施土壤内,可预防地下害虫危害,耕翻地后要耙细、耱平,尽量做到土壤保墒。 

  2.2 精细选种 

  播前选用当年采收的种子,采用水选和风选两种方法除去有破碎、瘪秕和虫蛀的种粒。选好的种子须进行种子处理,多采用人工用小砖轻度摩擦种皮,也可将黄芪种子置于50℃的恒温水中浸泡1-2小时,捞出后装入布袋催芽备种。种苗可选用当年春季采挖且生长健壮、无断根、无虫害的种苗。 

  3 种植方法 

  3.1 种子直播法 

  种子直播法分春播、夏播和秋播。春播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播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秋播于9月上旬至9月下旬。春播、夏播和秋播均可采用露地或覆盖地膜的方式,在露地直播时套种其它作物,套种的其它作物可为黄芪出苗折阴保墒,有利于黄芪出苗,做到苗全、苗齐。春播可套种扁豆,夏播可套種甜荞麦,秋播可套种早熟冬油菜。露地直播时有条播、撒播,覆膜种植时为穴播,多采用人工点播机,田间操作方便,黄芪穴播行矩30cm,株矩18cm,播种深度3-5cm,种子用量45-50kg∕hm2。3.2 育苗移栽法 

  育苗移栽法于3月中下旬视土壤墒情抢墒移栽,用翻耕机按行矩30cm将土壤开沟,沟深30cm,将采挖的黄芪种苗按株矩18cm斜摆放在沟内,种苗头离土表1cm,再覆土种实,一般种苗用量950-1000kg∕hm2。 

  4 栽培管理 

  4.1 除草和追肥 

  当年药苗出齐后即可拔除杂草,一般人工除草2-3次。当苗高7-10cm时进行及时间苗定苗,露地种植按16-20cm株距定苗。每年于生长期视土壤墒情和杂草危害情况,进行中耕除草。药苗1-2年内根部发育较快,生长旺盛,应看苗情适当追施磷钾肥料,在生长后期注意排除田间积水。 

  4.2 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在高温、高湿度的条件下借气流传播。药材生长期内均会发生,且6-8月份危害较重,主要发生在植株叶片上,一般叶正面的病斑比背面的多,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被害重,植株受害严重时叶片会被白粉状霉层覆盖而枯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每10-12d喷1次,连续喷2次。黄芪根腐病发生在根部,土壤低洼含水量高的地易发生。发病后植株下部叶片表现出萎蔫、呈黄褐色,根部腐烂致使枯死。发病多在高温高湿的季节。防治方法:一是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间深埋。二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7-10d喷1次,连喷2次。 蚜虫在多在5-7月份发生,主要为害药苗秧的幼嫩茎叶,其防治方法: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5 适期收获 

  5.1 采收种子 

  黄芪植株2年生开始开花结子,但结实种子不够饱满。应采3年生以上所结的种子,要在腊熟末期晴天采收,采收不及时遇雨,荚果易破裂落粒。采收的角荚果,晒干脱粒后可在阴凉处贮藏留种或出售。 

  5.2 采挖药根 

  黄芪根条呈圆柱条形,根条多有分枝。种植后3年即可采收,以秋季9-10月封冻前为采收期。因其黄芪根条长且生长较深,采挖时最好选择机收,以防损伤表皮及折断根条。除净泥土,用刀削去根头,轻手揉搓成直条,再用细绳捆成根把晾干,置阴凉干燥处贮藏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