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IT高度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时代,信息化不仅仅是公司业务的“支撑”,更是企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核心竞争力。信息化建设应与轨道交通运营战略规划紧密结合,围绕公司不同阶段、各个层面的战略规划目标,规划一张信息化系统随之演进的路线建设图。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为智慧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出了信息化建设思路及实施建议。
关键词:轨道交通;信息化;战略规划;可扩展性;需求分析
1发展概况
截至2018年年底,国内累计有35个城市建成投运轨道交通线路里程达到5766.6km,连续三年平均投入运营里程超过700km,三年总通车里程达2148km,按这个速度预测,到“十三五”末,运营里程预计将达到7000km以上。随着轨道交通的持续建设及开通运营,管理事务日益增多,生产运作系统不断庞大,网络化运营势必会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有待增强。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继而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平稳可控、运作高效。
2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在IT高度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时代,信息化不仅仅是公司业务的“支撑”,更是企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核心竞争力。信息化建设应与公司战略规划紧密结合,围绕公司不同阶段、各个层面的战略规划目标,规划一张信息化系统随之演进的路线建设图。应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的可扩展性,紧密围绕物质、资金、信息、能源、人员等关键要素,搭建从上至下的规划体系、自下而上的需求分析,确保信息化建设既满足企业战略管理需求,又符合生产运作需求。考虑网络化运营下的管理及运作模式,特别是线网间的应急调度指挥,包括人员、物资、车辆等应急抢险相关因素,通过信息化建设可轻松实现线路间的应急、抢修调度工作,使各中心、各线路加强紧密联系,提高网络化运营管理水平。
3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后,信息化建设除了具备一般性的企业信息化特点外,还应该规划建设一整套适应规模体量大、覆盖范围广、制式多样化、装备数量多、功能层次化等网络化运营特点的信息化系统。当前各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多根据需求紧急程度进行建设,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存在缺失。这将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既有系统与新建系统的信息共享不畅,二是现有成熟系统契合程度不高,三是自主程序开发缺乏系统性。
4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
4.1信息化管控体系
为保障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科学合理,需要建立信息化的管控体系,明确管控模式、组织管理、制度保障、落实监管等四个方面内容。涉及战略方向、规划原则等方面的工作,由集团层面牵头组织,实现统一规划和管控,各下属企业分别制定各自的信息化战略规划。运营单位的管控组织方面,可分别组建信息化决策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监管机构,并辅以信息化制度体系建设,从需求管理、投资及项目管理、应用及技术管理、数据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管控。
4.2信息化系统类型及架构规划
运营单位在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后,大量的业务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主要包括核心业务、职称管理业务、决策支持业务、沟通共享业务等内容。核心业务包括运输业务类、采购物流类、资源经营类、维修业务类等,支持管理业务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人事、档案、合同等管理内容,决策支持业务包括计划绩效、经营分析等内容,沟通共享业务包括企业内外门户、学习管理、沟通对话等内容。因此,信息化系统划分为决策支持、支撑管理、生产业务三个层级是合理的。同时,建议在信息化规划和建设中遵循以下原则:4.2.1现场需求为基础应采用问题导向思路,以生产一线管理需求为根本,形成从下而上的实际工作需求反馈机制。信息化建设时,应充分结合生产部门的专业特点和运作实际,征求各生产部门的意见,多组织专题会议对需求进行反复修订,确保职能管理和生产需求相匹配。4.2.2职能管理为约束从公司层面梳理建立职能管理体系,形成从上而下、职能引领生产的管理模式。根据职能管理体系,统筹安排公司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既要满足近期的工作需要,也要兼顾企业发展的远景目标。从上而下的统筹规划,有利于公司管理思路的整体把控,从根本上做好资源整合。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实际需求,确定优先级,分步建设。4.2.3专业设计为根本按专业模块细化职能管理、生产运作体系,根据各部门工作职责,每个信息化专业模块明确设定一个牵头部门,由牵头职能部门负责本模块的需求细化制定工作。如人力资源部统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需求制定,整体需求由人力资源部确定,细节部分由人力资源部会同各部门研究,根据各部门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最终形成统一、有效的需求设计。同时,各生产部门应结合专业特点,建立满足自身生产运作管理的系统需求。4.2.4信息互通为重点公司各业务模块之间存在信息的互通共享,如生产管理中自检故障情况应与设备资产进行关联,故障处理使用的物资应与物资信息关联,设备自检应与检修计划关联等。在专业设计的基础上,梳理形成各模块之间的业务接口,实现各模块信息的互联互通,从而促进公司管理的全面性和运作顺畅。4.2.5系统扩展为必需充分设想后期发展组织架构调整的可能性以及职能管理职责变更等,信息化建设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从底层设计阶段,规划设计好部门、职责、角色等可扩展性,以及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系统扩容,灵活应对后期架构调整。4.2.6数据安全为基础数据服务器应采用一主多备的方式,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自动备份等,有效防止因服务器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同时建立系统数据管理制度。做好生产网、办公网和服务网三张网的信息安全,既保证网络畅通,又能避免信息安全事件发生。4.2.7信息及时为要求信息化建设应充分参考同行业经验,如通过手持终端等设备通过系统设备的二维码,对现场数据进行实时上报、处理。同时突破思维,多采用互联网高新技术,如微信开放平台、移动APP同步开发等。4.2.8大数据应用为提升信息化建设应着重基础数据的积累,借助云计算技术和运营商优势,将信息转化为更好的商业价值并促进轨道交通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交通大数据分析也为管理、决策、规划和运营、服务以及主动安全防范带来更加有效的支持,而基于轨道交通大数据的分析也为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提供了新的理念、模式和手段。如何利用大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技术更好地建设智慧型轨道交通,是需要我们积极研究和分析的新领域。4.2.9现有系统为辅助对现有各系统进行使用评估,考虑是否满足生产需求、是否预留接口、能否实现信息互通等问题,根据评估情况对现有系统进行取舍。在信息化建设阶段,以现有系统为辅助工具进行过渡。4.2.10专业团队为保障信息化建设提升到公司高度,搭建信息化建设专业团队,既要懂得软件开发等信息化建设,又要熟悉公司整体运作,培养即懂业务又懂信息化的技术人才,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公司业务的匹配,这样信息化建设才能满足公司管理和生产运作需求。
5信息化实施步骤
5.1需求分析阶段
在统一的战略规划指引下,业务部门将信息化需求以正式的方式提交信息化建设牵头部门进行评估,收到信息化需求后,牵头部门在保持信息化战略规划一致的前提下,兼顾业务紧迫程度进行批复,优先考虑能给予现有系统或通过在建项目实现需求。对于未纳入当前建设规划的需求,规划牵头部门要深入研究需求,结合实际对既有战略规划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5.2系统设计阶段
结合信息化需求,细化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等。系统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新技术的引用,确保建设的系统处于领先水平。
5.3详细设计阶段针对各信息化模块,描述实现具体模块所涉及到的主要算法、数据结构及调用关系等。
5.4开发建设及系统测试阶段开展各模块的代码开发工作,信息化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整体质量管控,各责任部门应积极参与项目开发工作,及时对照实际需求提出改进建议,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单元测试、综合测试等,确保信息化项目建设符合生产及职能管理运作需求。信息化归口管理部门组织进行系统联调及部署,开展用户验收测试(UAT测试),系统性地对项目进行全面测试,通过用户自己进行测试设计和进行破坏性测试,充分暴露系统的设计和功能问题,并进行完善。
5.5上线及运行维护
信息化项目测试通过后,由归口部门组织开展各模块的系统培训,并按计划进行项目上线试运行,时间不少于1个月。通过试运行阶段的用户反馈,及时对性能、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而后组织进行用户验收,验收通过后正式上线。信息化运行维护是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运维、应用系统运维和信息资源维护。公司应建立专业运维团队,对信息化系统进行整体运维把控,建立健全运维相关制度及规程,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同时加强信息资源的维护,做好信息资源存储、传输和共享使用工作。如无专业运维团队,也应明确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界面划分,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
6结语
信息化建设应与公司战略规划紧密结合,围绕公司不同阶段、各个层面的战略规划目标,规划一张信息化系统随之演进的路线建设图。搭建从上至下的规划体系、自下而上的需求分析,确保信息化建设满足企业战略规划及生产部门需求。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可轻松实现线路间的应急、抢修调度工作,使各中心、各线路加强紧密联系,提高网络化运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