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当前的桥梁188金宝博平台建设项目,对BIM技术在桥梁全寿命周期中的实施进行深入分析,提出BIM技术在不同阶段和环节的实施路径,如设计阶段采用BIM技术实现协同设计、施工阶段利用BIM技术实现可视化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利用BIM技术实现动态监测,为运营管理和维修养护决策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关键词】桥梁建设;全寿命周期;BIM技术;协同设计;可视化施工;运营管理
1BIM在桥梁设计中的实施
在过去的协同设计中,主要采用以二维为基础的互相提资措施,基于项目经理主导,不同专业以项目需求为依据,进行设计计划的制定,同时按照专业的顺序依次开展设计。这样会产生类似于软件不同、标准不同、交流滞后等问题,并且文件文档相互交流一般是利用各类软件进行的。在引用BIM技术后,能对过去的方式进行转变和升级,虽然也是以二维图纸为基础的协同,但能大幅提高效率。采用BIM技术的协同设计重视环境、平台、标准和目标的统一,从项目实施就由项目经理主导各项准备工作[1]。立项后,为使项目能顺利进行,同时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及指导,对项目部的负责人而言,应通过商讨来确定规定与标准,然后将其编辑成册,也就是所谓的协同手册。在形成协同手册后,能使项目的实施变得有章可循,防止在设计中产生资源浪费,同时还能起到提高质量与效率的作用。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确定项目计划
在项目开始后,与各参与方积极沟通,明确项目的所有需求,由于需求具有一定模糊性,所以会产生返工。以需求情况为依据,结合不同专业负责人进行共同商讨来确定重要时间节点、建模的精度和成果移交具体内容等,同时经研究确定。从精度要求角度讲,每个参与方会提出不同要求,所以将全部模型的精度均确定为相同级别的做法是不可行的,比如在项目设计成果当中表现出的部分设备仪器,如果按照较高的精度进行建模,则工作量会十分巨大,而起到的作用只是一次简单的动画演示。基于此,不同部分建模精度应分类确定,并为其它不同的参与方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解释与建议。另外,移交的内容同样重要,它决定了设计需要完成的任务,所以应细化处理移交内容。将需求提出的项目周期与建模速度充分结合到一起,确定阶段性与最终成果对应的节点日期,同时将其加入到整体项目计划当中[2]。
1.2人员及其权限与项目流程的确定
以项目计划为依据,进行管理及实施团队的组建,同时结合每一种专业的实际分布情况,分类人员及其权限,使其明确各自工作内容。在确定了工作的具体内容与权限之后,按照权限等级,由上至下的确定项目流程。
1.3管理和设计软件的选型
使用各类软件与平台是采用BIM技术进行协同设计的关键所在,先以项目需求与建模精度为依据,结合不同专业实际配合情况,选择合适的软件。选定软件后,开始环境搭建,以软件功能为基础,确定所需人员及其权限、流程及其运转方式。因是将统一的网络环境作为基础的,所以在运行与管理上必须确定管理人员,同时参考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协同服务器选择[3]。
1.4标准制定
标准是BIM技术实施的关键内容之一,会直接影响项目效率。对于不同的标准,可将现行国家标准视作参考,并结合设计院或企业的相关标准。形成协同手册后,项目经理应带动全体人员认真执行,保证每一项标准与每一个流程均可以顺利实施。第一步往往是通过组织会议传达手册内容,使人们认识到执行手册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在实际的协同设计中,需要对项目进度进行定期审查,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要对手册的执行情况予以总结,积累经验,并制定改进计划[4]。
2BIM在桥梁施工中的实施
项目施工中,对设计合理性与精确性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发生错误,很容易使进程中断,产生返工,造成资源浪费和进度延后。基于此,必须做好设计成果模拟。对此,碰撞检查就是引入BIM后能实现这一点的重要环节,尽管模型在初步设计时就完成了碰撞检查,排除掉一系列不合理布置,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因受到方法及工艺的影响,原则上不会碰撞的也有可能碰撞。对碰撞而言,可分成静态与动态两种,其中,静态碰撞主要用于对钢筋和各预埋件的检查,利用软件确定检查基本规则,确定碰撞合理范围后,对检查成果施加一定的约束与筛选,而动态碰撞主要用于对吊装距离等检查,其目的在于确定设备安全进场、顺利通过,确定设备摆放位置是否合理,防止出错[5]。另外,在现场构件制造过程中,也可采用BIM技术,对需要提前在工厂进行预制加工的构件,尤其是较为复杂的构件,能提前实现安装模拟,对构件尺寸是否精确进行检验。而在过去的施工中,多将图纸作为基础进行制造,使很多构件尺寸无法满足要求。而BIM技术将尺寸数据作为依据进行模型建立,利用模型能对每个位置进行模拟,特别是在复杂的钢结构当中,根据从模型中获取的要求,采用软件将其输出成与工厂格式相符的文件,能直接进行下料与制作加工。在施工现场,也可借助倾斜摄影图片进行场地模型的构建,然后通过对填方和挖方等的预测,以及安全距离测量,对现场布置及设备与人员等的入场时间进行适当调整,而且还能完成施工成本初步估算。
3BIM在桥梁运营管理中的实施
对桥梁所处健康状况进行检测,是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几年伴随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传感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利用传感器实施监测桥梁上各部分实际情况的做法越来越成熟。在健康状况监测过程中,可利用传感器对包含风荷载、温湿度、地震与荷载等在内的所有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由传感器采集到的所有数据,都能实时上传至管理系统,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所得成果对桥梁未来养护和管理决策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6]。以上传统的以现有资料与数据为基础的方法,在长期工作中,难免出现差错,而且需要完成一系列复杂计算,由于数据具有不连续性和离散性,所以还会出现数据丢失与重叠。此时,采用BIM技术建立实时的三维模型,能直观显示所有测点的实际布置情况,首先将模型导入到相应的软件中能完成受力分析,确定桥梁基础所处受力状态,在运营管理系统中将其作为进行分析评定的重要依据,然后确定测点布置规则,系统以这一规则为依据,提出具有建议性的解决方案,人员按三维空间在桥梁上开始布点,在布点的同时,模型统计布点情况,以实现自检,同时模拟布点是否存在死角。无论是布点的具体位置,所用监测设备,还是相关资源,都能通过模型来查看,并通过标准评判确认是否合格[7]。工况模拟中对BIM的应用,可充分结合现有检测数据为模拟提供协助。在交通管控中,利用摄像头等监测装置,构建对应的三维模型,然后通过模拟确定合适的交通管控措施,并根据模型上显示出的视角,选定监测点具体为止。在应力应变的现场检测中,可根据平台现有监测数据,构建以历史资料为基础的模拟模型,比如最常见的变化曲线模型等,该模型能附加于主体模型当中,以模拟情况为依据进行预防及维护方案的提前制定,再比如应变模型,它也是将时间轴作为基础,对应变未来发展情况进行模拟,构建达预警的模型,根据模拟时的时间点,能对具体产生原因实施分析与预测。另外,对于突发情况,如船舶撞击等,也可以采用BIM进行模拟模型建立,对现场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动态模拟,进而指定具有警示性作用的有效改进方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目前的新型技术,BIM已在建筑项目运用多年,纵观它在建筑业的发展,它势必成为未来建设行业主导力量,但由于在桥梁领域的时间还较短,因缺乏经验和人才缺少等方面的原因,还未能全面普及,然而,对桥梁建设,这项技术在每个环节都具有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周冬.基于BIM的桥梁全生命周期施工安全管理模型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02):26-28+32.
[2]马润平,刘杰.BIM技术在桥梁188金宝博平台全生命周期的实施路径研究[J].交通科技,2018(06):179-182.
[3]吴宏波,刘清,王昆鹏.桥梁188金宝博平台全生命周期中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公路,2018(07):68-71.
[4]俞丽君,李伟伟.国内桥梁188金宝博平台建设中的BIM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5):53-54.
[5]刘宇闻,叶春,陶聪.BIM技术在立交改造188金宝博平台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7,46(S1):1060-1063.
[6]崔钢,吴凤平,李明孝,王玮.公路桥梁188金宝博平台全生命周期造价风险评价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6,17(05):97-100.
[7]吴露方.基于BIM的桥梁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初探[J].土木建筑188金宝博平台信息技术,2013,5(06):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