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与要求:
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188金宝博平台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
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
造的过程
抗震计算——通过地震作用的计算进行结构的抗震验算
构造措施——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
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在总体上要求把握的基本原则 :
注意场地选择,把握建筑体型,利用结构延性,设置多道防线,重视非结构因素
1、地震破坏作用
从破坏性质和188金宝博平台对策角度,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场地、地基的破坏作用和场地的震动作用。
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一般是指造成建筑破坏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引起的。
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大致有地面破裂、滑坡、坍塌等。
这种破坏作用一般是通过场地选择和地基处理来减轻地震灾害的。
场地的地震动作用是指由于强烈地面运动引起地面建筑振动而产生的破坏作用。
减轻它所产生的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是合理的进行抗震和减震设计和采取减震措施。
① 选择有利地段
对于危险地段,强调“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② 避让主断裂带,最小避让距离:
③ 液化判别和处理:
6度乙类建筑:按照7度要求判别处理
④ 考虑孤山效应
宁夏海源地 震,位于渭河谷地的姚庄,烈度为7度;而相距仅两公里的牛家山庄,因位于高出百米的突出的黄土梁上, 烈度竟高达9度。
1966年云南东川地震,位于河谷较平坦地带的新村,烈度为8度;而邻近一个孤立山包顶部的矽肺病疗养院,从其严重破坏程度来评定,烈度不 低于9度。
海城地震,在大石桥盘龙山高差58m的两个测点上收到的强余震加速度记录表明,孤突地形上的 地面最大加速度,比坡脚平地上的加速度平均大了 1.84倍。
2008年汶川地震中,陕西省宁强县高台小学,由于位于近20米高的孤立的土台之上,地震时其破坏程度明显大于附近 的平坦地带。
《抗规》4.1.8条:
建造于“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的建筑结构,地震作用应乘以增大系数1.1~1.6”。该增大系数的取值,与突出地形的高度、平均坡降角度以及建筑场地至台地边缘的距离有关,参见抗震规范4.1.8条的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