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我国山地比较多,面积占国土三分之二,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山区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因此,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遇见山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山地地形特征明显,具有起伏变化较大,高差较大,地形复杂的特点,因此应尽可能保持原始地形以避免不必要的土方量,并且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可设计地下、半地下建筑,利用屋顶布置绿化、庭院或活动场地,对多层次的立体空间充分利用,是对山地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山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关键词:山地,山地居住区,立体空间景观,立体生态特色,防洪、排洪
我国山地比较多,面积占国土三分之二,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山区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因此,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遇见山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山地一般具有比较丰富的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只要科学地加以规划就有可能建成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富有魅力和活力的社区。在设计过程中,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正确处理建筑与山地地形之间的关系
山形地势千变万化,设计中应在变化中寻找普遍规律,理顺关系。一般将建筑摆放成与等高线平行或斜交的关系, 既顺应周边关系,又经济合理,在条件限制下,也可以与等高线垂直,这时考虑场地关系要复杂些,可以将建筑进行错层、吊脚、筑台等处理。建筑宜长短搭配, 顺应地形,错落分布,即可创造丰富的空间关系,又可使建筑间互不遮挡,引进最大的阳光面。山地地形特征明显,具有起伏变化较大,高差较大,地形复杂的特点,因此应尽可能保持原始地形以避免不必要的土方量,并且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可设计地下、半地下建筑,利用屋顶布置绿化、庭院或活动场地,对多层次的立体空间充分利用,是对山地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山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2.合理规划道路系统
布置道路系统应结合基地自身的自然条件,建立布局合理、线形灵活,等级明确的道路网结构体系。论文大全。规划中要顺应原有地形地势的起伏变化, 依山就势布置道路系统。自然地形对道路有很大影响,在地形起伏较大的丘陵地区或山区,道路选线常受地形、地貌、188金宝博平台技术经济等条件的限制,有时候不得不在地面上要作较大的改变,纵坡也要作适当的调整。山地道路如果片面强调平、直,就会增加土方188金宝博平台量而造成浪费。因此,在确定道路走向和宽度时,在满足交通、消防环道的坡度、宽度及转弯半径等方面要求的基础上,善于结合地形,尽量减少土方188金宝博平台量,节约用地和道路基建费用。
山地道路选线还要注意所经地段的188金宝博平台地质条件, 线路应选在土质稳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段,尽量绕过地质和水文地质不良地段。地下水位很高时,冬天结冰,对路面结构有破坏作用。路面应与地下水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结冰后引起路面开裂。
布置车行交通的同时,步行交通系统规划也是不可缺少的。因受地形和坡度的影响, 步行交通有可能成为其自身独特的环境特色,在规划中,因地制宜布置梯道和林荫布道,将小区中心、组团中心及公共绿地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安全,宁静,方便的人行系统,这样可以使人们减少与机动车混行带来的困扰, 享受以人为本的亲切感受,体验景观变化丰富、视线联系多样的乐趣。
3.精心营造立体空间景观
基地一般处于山体围合或半围合状态下, 自身又衬在连绵不绝的山体背景之下,因此,景观设计应与山地空间环境自然平衡,与山地独特地质特点和气候特征相适应, 符合山地起伏和环境色彩的变化,此外,由于山地空间环境复杂,视点变化多,对景观有着多角度、多方位的审美要求。为此, 形成山区的空间景观艺术就要求对每一座建筑物的体量、造型、风格、尺度和色调进行研究,以及每一组建筑物与群体必须形成一个高低错落、整齐有致,并应与基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整体形态。论文大全。在基地内部环境设计中,力求营造一种环境与人和谐的尺度,做到满足人的物质、精神、心理、生理、行为规范诸方面的需求的、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利用基地的地形起伏,高差变化,处理好台阶、坡道、挡墙、围栏等细部,创造层次丰富有山地特点的场所空间,并延续一定的文化内涵,使人们在这里能找到认同感,感受到生活的气息。
4.科学营造立体生态特色
“生态城市”概念是在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基于对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和对传统工业化与工业城市的反思, 它不同于以掠夺方式来促进自身繁荣,而是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新的结构和运行机制, 实现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生态化”,其“生态”的意义不是纯自然的生态,而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共生的城市生态。山地居住区更应该改善人居环境,改进人与自然的关系,采用生态学的方法进行人类居住规划,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区。
在建设中,以生态理论作指导,保护周边山体,禁止对山体的破坏,在基地中,利用山地地形条件,尽可能进行乔灌草立体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化量,同时注重立体绿化,充分绿化山体、阳台、墙壁、停车场等,发挥绿地系统的综合效应。论文大全。
5.解决好防洪、排洪等188金宝博平台问题
山地规划应着重解决基地防洪、排洪问题。在雨季,大量的雨水顺着山体顺势而下,如果在降雨达到土壤饱和或下大暴雨,以及水位不断变化等情况下极易诱发泥石流、崩塌或滑坡等山地灾难。因此,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下,应采取以下措施:
⑴维护和保持基地周边山体绿化,加强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
⑵在基地周边修筑防洪沟,防洪坝,有效防止雨水直接涌入基地;
⑶在基地内修筑排洪沟,在适当地方结合景观修建储水池塘(其作用为局部蓄水,暂缓汛情),最后由排洪沟与大区域排洪系统连接,排除雨水。
做好山地居住区规划,需要细致观察,反复推敲,力求创造出高质量人居生活环境,建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居住社区。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山地城市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盖湘涛.山城设计的景观艺术.辽宁城市规划,2008,6.
[3] 黄新.浅谈山地城市规划—对本溪城市规划的理解与思考.辽宁城市规划,2008,5.
[4]吴天谋.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初探—以重庆南方明珠高级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为例.四川建筑,2002,5.
[5]谢正鼎.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问题的思考.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8,6.
[6]龙,张平,李亚.试论山地居住区景观的塑造—以济南银丰山庄的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中国园林,2004,10.